在面对孩子的成绩方面我还是有过多的焦虑,但是一音却对此持宽容的态度,她总是不失时机地安慰我,甚至不惜给我暗示,下一次她一定给我带回一个满意的分数,这也许是孩子自我减压的一种方式,看来她和老爸一样已经学会用自嘲来保护自己——获得爸爸的谅解备忘录。其实我又何尝希望自己把对分数的期望化成无形的压力重重地压在孩子的身上?我也总是对自己说一音已经是一个各方面都很优秀的孩子了,她从五岁起一个人睡一张床,再大点学会了做家务,即使我们不在家,她也学会了自己照顾自己,她的自律心强,责任心重,关心周边的事物,虽然是独生女,但她并不是一个以自我为中心的女孩,她节俭,能够认识到父母的辛苦,有节制力,经常告诫我遵守交通规则,并经常指出我对爷爷、奶奶的不足之处等等,我总认为在素质教育方面,我还是成功的,她的动手能力应该超过同龄的孩子,心理素质也强,但是为什么我还是不满意呢?尤其是进了初中之后,也许我自己太紧张了,搞得孩子也紧张兮兮的,究其深层原因,这恐怕和她是一个女孩子有一定的关系。我少年的时候对女人有一种神秘的意识,所以后来我并没有接受社会普遍的男尊女卑的观念,我总是抱着一个观点,除了性别的差别,人是没有差别的,男人和女人应该处在同一个平台上,但是社会告诉我,事实并非如此,例如我生了女孩,人家总是要特别强调说:嗯,女孩比男孩更好。实际的潜台词就是要是男孩子就更好,连女人也是普遍这么认识的,这个社会就是这么现实。我把这种担忧很自然地带到对孩子的教育中来,我总是希望一音能自立、自强,尽量能减少这个社会愚蠢的等级观念对孩子未来的伤害,希望她能应付更复杂的社会局面,因此我总是希望她能变得更优秀一些,而目前,在这样的大环境当中,考虑到我自身的因素,我认为暂时除了努力读书,提高成绩,和同龄的孩子比分数之外,另外还有一条路么?即使有,也不是显性的、不明朗、不确定的,再说,另外的路也许要若干年后才能去摸索,而目前只有一条路可走,舍此无他途。虽然我总是对女儿说,读书并不是唯一的路,除了读书的能力还要提升其它的能力,但我自己对其它的能力并没有尝试过,因此有时候连我都不能相信自己的说教,所以一旦孩子成绩下降,我就会立马弹跳起来,虽然我总是力图克制住自己的情绪,但女儿也是那种立马能感受得到的敏感女孩。所以到后来,见我发了一通脾气之后,女儿倒是会在适当的时候给我保证和安慰,以宽慰这个可怜的父亲。我记得小学二年级的时候她的语文学得不好,我就跟着她学,一旦碰到经常写错的字,做错的题,我说:怎么办?孩子立马回答:抄写五遍!呵呵,她那个时候已经学会总结大人的规律和察言观色了。小学的时候,我甚至打过孩子,有一段时间只要我一扬起手,孩子立马就哆嗦。可能也就是因为我那个时候有点巴掌教育,造就了孩子胆小的性格,虽然我后来为此深感自责,可是影响已经发生,亡羊补牢为时已晚。当然,我并不是那个崇拜一天打一顿孩子读北大的父亲,我后来严守底线,绝不动手。在小学的时候也遵循绝不要求孩子得第一,只要优秀就够了,尽量做到以宽柔对待自己的孩子,好在小学后期,孩子成绩越来越好,以一音的话说,幸亏前面不怎么样,所以才能一年比一年进步,如果开始就好,那么进步就少得多,这个话也并非没有道理,总之也是一种成长的历练。进了初中,节奏明显加快,可是孩子看来并不着急,仍然要留给自己进步的巨大空间,但是进步是一个未知数,父母总是希望尽快看到进步的结果,这就是我目前面对的状况。所以这一个学期我把全部精力用在孩子的学习上,和女儿一起学习,弄得比孩子还紧张,这又是何苦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