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知网
主题 : 一个设想
级别: 创始人
0楼  发表于: 2012-08-12  

一个设想


    一想起写诗是天才者的事业,我就不禁有点气馁。其实如我等资质平庸之辈应该一心一意为稻粱谋。每天看几篇库切、肯尼斯 勃克、布罗茨基的散文或者面对一首诗歌发呆又有何益处呢?即使如我所愿——让一首诗歌具备悲伤的、高贵的气质——他能在自我黑暗的意识里闪耀不止,它仍然不能一劳永逸的解决我们面临的困境与忧虑,完全不能像人民币一样给自己带来由衷的喜悦与安全感。同时,这样以诗的角度去认识自己的冰山一角,不但困难重重,而且偶尔得到的貌似的真理反倒恰好可以佐证自我平庸的叹息。看书或者不看书,读诗或者不读诗——都能够证明自己愚而且钝。这令我不禁想起自己早年的设想:如果让这个时代的精英——那些可以翻云覆雨的政客和日进斗金的富豪来从事诗歌这门事业,或许诗歌的状况就会立马改观也未可然。因为,看上去,他们更像天才,更有写诗的天赋。虽然现在我知道这种设想太幼稚了——很明显,它违反了物竞天择这一自然观——但是我仍然抱有这种匪夷所思的幻想。即使“当反思的语言被换成了树木,这种交易||会使谁真正受益?”(——奥登诗)成为现实这能改变目前诗歌萧条的境况么?如果能,如我等智力低下的人也许就没有资质和准入证跨进诗歌的殿堂了。也许马上就会有人来质问我——“这些孩子,美得像飞梭”是诗的语言么?但是现在没有,因为诗并没有被有智之士设立稳固的、可以衡量的门槛。而那些勇于给诗歌以明确定义的人似乎都改行了。诗,陷入混乱的状态,也就是说,谁都可以任意赞美自己——如果自己不怀疑的话。但是我恰好是那种经常疑窦丛生的人。对权威与反权威、反反权威同样充满了疑虑,这似乎也是一种命。所以只能借用前贤的诗安慰自己未来的前途:

有一个前所未见的夜晚
它到来,越过田野,
不点亮任何灯盏。
              
——拉金的《逝去》

而人生的命运也无需担忧,因为

大多数事情从来不会发生,但这件事会……  
            ——拉金《晨歌》

描述
快速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