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如果不是专制的影响,我们将会有怀疑的天性,但是……
(二)
那些鸟儿寻找食物
突然钻出雪中
——夸西莫多《古老的冬天》
它最动人之处在于我们阅读它的同时还可以藉此发现一双清澈的、与诗相媲美的眼睛。它超越了夸西莫多,比之于夸西莫多的双眼更加纯净,甚至比死亡之眼要更加亮。
《三》
这是一只有病的苍蝇,但它和人类一样充满理性的傲气——因为它深谐这个世界的诗的艺术。
(四)
回来吧,古老的镜
它们那包裹的水纹。
——翁加雷蒂 《民族》
一切流水的漩涡都是召唤的形式。但是,如果自然的所有形式都被诗人隐喻化,那么自然又何在呢?
(五)
对语言的这种癖好,于一个诗人来说就是一个成年人有点病态的怀念自己与他人的童年生活,而恰好他又能在词语中发现返回去的时间的路途。
(六)
即使没有“美”,这也是自然。现代人又有谁还会问:“美是什么?”——这对我们来说确实是一个多么幼稚而且显得极为荒诞的问题。
(七)
所以,可以得出结论,现代美就是没有“美”的存在。
(八)
“他指导诗人不要去那些危险潮汐边陡峭的悬崖,而是从较为平缓的地形中更简单更狭窄的范围来学习艺术。”
——朱迪思 瑞安
当代环境呈现出一个天然的艺术的课堂,难怪诗人说:写诗的比读诗的人还要多。因为环境造就了大批这样的诗人。
(九)
如果要充分理解破折号这一符号在诗歌中的运用之妙,当师法美国女诗人狄金森,当然,其它的诗的艺术也是如此。
(十)
我经常谈到:诗的命运。我深知这是对自我命运的一种潜意识的否定,但是,同时我知道诗并没有这样看待我个人的命运,因为,它与众生的命运并无区别。还是继续引用狄金森的诗:
我们要紧紧抓牢自己的感觉,
还有我们对这些感觉的信赖——
而且还要自始自终地想到它们的后果。
但是我在这里还要提醒读者去看该诗未被未引用的部分。
(十一)
我们看见的诗抑或是我们未看见的才是诗?
(十二)
我一定要始终牢牢地凝视着黑暗,直到看见黑暗一直是黑的。
(十三)
有时候阅读——阅读到精彩之处就是想把这阅读强制性地停顿下来。
(十四)
“明海出家已经十年了。
他是十三岁来的。”
这是《受戒》的开篇语。这种对形式的精细追求证明作者更有能力担当起一个诗人的角色。所以可以看出,他在小说语言上的凝练的风格的养成实际上源自于一个诗人的内在的冲动。但是为什么他没有成为一个出色的诗人?却选择了做一个必将受囿于题材的小说家呢?我觉得这里面有当代的因素。
(十五)
诗是一种伟大的想象力,但这种想象力尤其表现在一个诗人谦逊的风格中。
(十六)
我感觉我每说出的每一局话中只有一半是对的,甚至只有三分之一,或者还要更少。所以我无法写出一篇洋洋洒洒的文章,因为我深知自己,有一半,甚至更多的不是我,语言也是如此。